论孝道丨到底孰是孰非?
论孝道丨到底孰是孰非?
似乎谈起这个话题,通常而言都是比较沉重的,我想,更多的是,诸君没有余地去把控。所以呢,这件事有些严肃,甚至是闭口不谈。
但是,今天这个晚上,想要深入的去分享一些东西。
孝道,分两种,一种是孝身,一种是孝心。有丰富物质的,那就多给老人买些东西,如果囊中羞涩,那就多恭敬自己父母,不违背父母的心,不使其为自己担心,也算是孝敬了。中国是传统的孝道,做法是愚孝。《大宅门》里面,白景琦在自己妈妈面前,即便是妈妈做了错事,也要迁就母亲。只因为二奶奶是自己母亲。很明显,这是愚孝的做法。但是在国人眼里,这是一个大孝子。即便是白景琦为了让妈妈顺心,不惜牺牲自己妻子杨九红的情感,也要如此。但是,这种做法,到底可不可取,时至今日,没人能够说的清楚!
在我的观念里,孝道依旧是传统的,父母纲常,我很敬佩且衡量自己。但是,扪心自问,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。即便从心底里和行动上对父母很好,但是,总是将自己暴躁和丑恶的一面。这样不好,特别不好。但,总也改变不了,我很懊恼!
今年机缘巧合,跟挚友一起带着父母身体检查。挚友是位姑娘,浑身上下散发着干练劲,至为重要的是,她还很孝顺。那种对自己父母老人好的做法,令我由衷佩服。我们家是一儿一女,姐姐在北京工作,不常回家。这几年都是我带着父母老人体检,姐姐一直参与不多。因为挚友的孝道,我似乎还有些情绪,所以,将这些情绪迁怒于姐姐。(挚友带着父母体检很上心,即便后期复查不在父母身边,也是一会儿一个电话问询,担心和牵挂;与此相比,姐姐之前的“大撒把”,使我心里面有些不太舒服),其实呢,倒不是姐姐不孝顺,可能是方式方法不一样吧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。
说到这里,前几天刚刚发生的事情,令我记忆尤深。
家里有个大伯,在地里放牛。因为贫血和血压低,导致头晕目眩,最后上吐下泻,甚至吐血。伯母赶紧打电话通知大嫂,正好我在家,大嫂忙通知我。赶紧拉着大伯和大嫂去医院急诊科,当时情况很紧急。若不是大嫂有我跟另外一朋友,只怕在医院无法带着大伯顺利就诊!
大伯家有三个孩子,两个儿子一个闺女。大儿子不在家,二儿子不在家,闺女在邻村。大嫂那晚通知其他兄弟姐妹,老二没在家没办法,通知闺女后,闺女竟然说没啥事次日再去医院看望。殊不知,那天晚上,只有大嫂一个人如何忙的过来?
对于这件事,各有各的说法,闺女家里有4个孩子,可是大嫂家里有2个孩子啊。一个是儿媳妇,一个是闺女,按道理,不是应该闺女更加担心和着急吗?
换言之,如果那晚出现了意外,恐怕闺女面对的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哀了吧?
所谓的孝道,不是说说而已,更不是隔三差五的买东西过来看看。而是在父母需要的时候,你就在身边。就像小时候的你,遇到危险,第一时间需要父母的陪伴,因为,父母带给你的,是——安全感!
有时候,父母可能只需要你一次,而此时,假如你不在,那不就是太遗憾了吗?
每每回家,不习惯于与诸多伙伴外出下饭馆。因为于心不忍,真的如此。若是在外地工作还好,毕竟不在一起。倘若回了家里,看着父母一日三餐的朴素,着实不忍心出去大鱼大肉。说句不怕大家笑话,虽然现在条件好了,我们家也是只有逢年过节才买肉吃多一些。平时所谓好吃的,无非是妈妈包的素菜馅的饺子,或者一顿面条,这是我们家招待宾客的饭菜。家里吃的都是很简单,尤其是冬天,无非是白菜萝卜,哪能出去胡吃海喝呢?
我所理解的孝道,不过是能尽早的对父母好一些,哪怕只是你为老人做的一顿简单的白米粥,最起码老人能吃到嘴里,不然,以后,就迟了。还有,在老人需要你的时候,一定要在身边,不要留遗憾。
姥姥这几天做了个小手术,我撺掇大舅二舅和妈妈都去医院守着(本来大舅在病房看贵重物品,二舅在家带孩子,妈妈在工作),虽然不需要那么多人,但是,我还是让妈妈辈的兄弟姐妹三个都守着手术门前。意思就是,姥姥做完手术出来的那一刻,看到自己子女都在守护,我相信,这种感觉是无可比拟的,内心一定是不一样的。(或许是我想多了,但是我就是觉得应该那样做)。
抓紧时间,不要承受那种悲哀(子欲孝而亲不待)。
润土(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晚上23:17 于河北老家中)